“吴门缥缃”系列活动之“柿柿”如意庆丰年

时间:2024年1月14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苏州图书馆

6384083422745874831924157.png

2024年1月13日下午14时,由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“吴门缥缃”之“柿柿”如意庆丰年活动,在苏州图书馆学古堂古籍主题空间开展,五组亲子家庭预约参与了活动。

春节临近,活动的手工环节是制作“柿柿”如意黏土画。借此机会,活动中也和小读者们分享了一些关于“苏州泥塑”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。

6384083423723931113346174.png

苏州泥塑与潮州浮洋泥塑、天津泥人张、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“中国四大泥塑”,以丰富、高雅、细腻闻名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苏州泥塑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广泛存在,东汉王符的《潜夫论》中有这样的记载,“或作泥车瓦狗,马骑倡俳,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”,可见泥塑制品已是当时一种非常盛行的玩具。而白洋湾、虎丘乡等汉墓也都发现了经过泥胎捏塑、火力烧制的动物俑和人物俑,如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“汉代陶捧物男侍俑”“陶捧鸡男侍佣”等,说明当时泥塑制品除了儿童玩具,也被作为一种陪葬品。

6384083424653553113452860.png

魏晋之后,佛教在我国逐渐盛行,大量寺庙的兴修也意味着对神佛塑像的需求大大提升,相传当时有一位与“画圣”吴道子齐名的“塑圣”杨惠之,他塑的罗汉惟妙惟肖,现苏州甪直保圣寺内的九尊泥塑罗汉,据传即是出自其手。宋代以后,商品经济日渐繁荣,泥塑制品也越来越花样繁多,精致生动,陈元靓《岁时广记》就曾记载了市场上售卖泥塑玩具的热闹场景,“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‘摩睺罗’最为旺盛”,并且评价苏州出产的泥塑玩具:“极巧,为天下第一”。

6384083425481619981616619.png

明清时期虎丘泥人声名赫赫,一方面是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顾禄曾在《桐桥倚棹录》中写道:“虎丘有一处泥土最滋润,俗称滋泥。凡为上细泥人、大小绢人塑头,必用此处之泥,谓之虎丘头”,说的就是虎丘泥非常适合制作泥塑。另一方面,苏州泥塑匠人的技艺高超,甚至在《红楼梦》中都有提及:“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,与薛蟠毫无相差。”可见当时苏州泥塑制品已经不仅是一种商品,更是一种被大众认可的艺术。

6384083426300312355050365.png

在对苏州泥塑有了一些了解后,活动进入了手工环节,大家在古保中心沈黎、董一洁、刘宁一老师的指导下,开始制作“柿柿”如意黏土画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,柿子主体,叶子以及枝杈。首先要用马克笔画出枝杈和柿子的定位点,再将橙色、绿色、棕色的黏土搓圆捏扁,做成柿子的各个部位,并借助工具压制出纹路。最后用胶水固定,装框,一幅吉祥喜庆的“柿柿”如意黏土画便完成了!

6384083427161189419014597.png

通过此次活动,小读者们了解到了苏州泥塑这项非遗的相关历史和小故事,体会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在“柿柿”如意黏土画的制作过程中,小读者们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协同能力,而可爱的“柿子”们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增添了欢乐氛围。

6384083428103310546392804.png

主办: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
地址:苏州市人民路858号 苏州图书馆
电话:(0512)65228098
邮编:215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