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古籍里的吴江 走进诗画江南” 

第四场 运河飞虹

时间:2023年11月8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悦读吴江

秋风送爽,桂香蟹肥,古籍里的吴江-走进诗画江南系列活动第四场“运河飞虹”如期举行!小读者们跟随馆藏古籍《吴江县志》中的记载,去寻找运河上的古老“飞虹”。

一、运河古桥

三里桥是现存吴江古石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,横跨于京杭大运河之上。据记载,桥梁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(1324年),在明代、清代数次重修,现存桥梁为清代光绪十一年(1885年)重建的。

640 (1).jpg

小读者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引导下,参观三里古桥,认识古桥结构,寻找古桥特色。


重修三里桥记

三里桥始建于元泰定元年,重建于明天顺六年,在江震两县城北关,外仓场之左,跨南北之通衢,为漕艘之过路。自明迄今,岁久将圯,庚申之乱遂毁于贼,行者苦之。佥曰宜建,工巨费艰,议辄不果。甲申请于抚宪卫公,准拨海塘工程节省余款,饬水利局会同官绅协力重建。

工始于光绪十年十一月初四日,成于光绪十一年十月廿三日。桥高三丈有奇,长十三丈有奇,由东而上四十四级,由西而上四十八级,上建石栏,下安纤路,此则从前所未有者。计用工料及监工经费共钱壹万两仟陆佰陆拾貮仟壹佰拾贰文,开支细数具详备案。

卫公名荣光,河南人;督办水利局候补道李庆云,湖北人;监工委员补授嘉定县县丞张名世,安徽人。承办之官绅:吴江县知县程其珏,江西人;震泽县知县赵昌言,浙江人;工部主事钱锡庚;举人吴鸣皋俱本邑人。工未及峻,锡庚病殁,鸣皋实始终其事云。

所有领款及捐数开列于后:奉拨库款银伍仟两,除缴回九八平壹佰两,实领肆仟玖佰两,合钱柒仟玖佰陆拾仟柒佰陆拾玖文。


顾野王祠

据明弘治《吴江志》、清乾隆《吴江县志》等古籍记载,现顾野王纪念馆所在地叫做顾墟,是顾野王旧宅所在地。顾野王,字希冯,南朝梁陈间著名地理学家、文字训诂学家、史学家。曾担任黄门侍郎等职。其代表著作《玉篇》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。其编纂的《舆地志》是全国性总志。而今天三里桥头纪念馆处,相传就是顾野王撰写《玉篇》所在地。

640 (4).jpg


二、运河纤道

吴江运河古纤道,是目前江南运河仅存的一条古纤道。

唐元和五年(公元810年)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修筑(土堤),方便同行和拉纤,被称为松江堤;在元代至正六年至七年(1346-1347年)又以巨石修筑,被称为“至正石塘”,又称“九里石塘”。明清时代数度修缮,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吴江知县万青选捐出历年俸禄,修三里桥至大浦桥石塘,共3110多丈。

640 (5).jpg

在运河西岸,古纤道旁,有一座雕像,目视运河,她就是南宋著名词人蒋捷,《竹山词》的作者,她在舟过吴江时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。

《一剪梅·舟过吴江》

一片春愁待酒浇。江上舟摇,楼上帘招。

秋娘渡与泰娘桥。

风又飘飘,雨又萧萧。

何日归家洗客袍。银字笙调,心字香烧。

流光容易把人抛。

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

640 (6).jpg

小读者们在古纤道边朗诵《一剪梅·舟过吴江》

最后,小读者们以三里古桥为背景,拍照留念。

640.png


主办: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
地址:苏州市人民路858号 苏州图书馆
电话:(0512)65228098
邮编:215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