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吴门缥缃”系列活动之“手作秋华贺重阳”

时间:2023年10月21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苏州图书馆


图片1.jpg

2023年10月21日下午14时,由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“吴门缥缃”之“手作秋华贺重阳”活动,在苏州图书馆学古堂古籍主题空间开展,五组亲子家庭预约参与了活动。

活动由重阳节的由来切入主题。重阳节的源头,可追溯到上古时代。《吕氏春秋》有载,古人会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天帝、先祖,以感念他们的恩德。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秋日的丰收祭祀也被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,比如选在九月九日这天,便与《易经》中“以阳爻为九”之辞有关,此外我国古代哲学思想“阴阳说”也以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,“九”是“阳之极”,九月初九是两个阳数相重,“重阳节”也因此得名。民俗观念中“九”与“久”同音,从而延伸出了长久、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,因而重阳也多了一层敬老的含义。

图片2.jpg

在重阳节这天,人们都做些什么呢? 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表明,“登高”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。这一习俗或源于东汉,到了魏晋时期逐渐发展成了全民性的节日活动。同时,“登高”也有“高升”“高寿”的喻意,体现了人们对于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提到重阳,就不得不联想到菊花。赏菊、喝菊花酒都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。《四民月令》中记载:“九月九日可采菊花”,说明早在东汉时便有九月九日采菊花的习俗。而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,菊花更是成为了文人墨客重阳诗词中的常客,诗人孟浩然在《过故人庄》中写到: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”岑参在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》中也感叹:“遥怜故园菊,应傍战场开。” 可见菊花对于重阳节文化而言有着很重要的寓意。

接下来,活动进入了制作绒花金菊的体验环节。读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首先将一根橙色的绒条对折,然后再次折叠,形成菊花花瓣的形状,同时留出一小段距离方便缠绕于花枝,按照这种方法制作出大中小共15片花瓣;接下来用类似的手法,用绿色绒条弯折出两片花叶;最后是缠绕步骤,将花瓣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为三层,用弹力线依次固定在花枝上,再将绿叶也缠绕在合适位置,这样一朵鲜艳明媚的绒花金菊便制作完成了。

图片3.jpg

图片4.jpg

通过此次活动,小读者们深入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重阳节的知识和习俗,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的魅力,更让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心中生根发芽。

图片5.jpg


主办: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
地址:苏州市人民路858号 苏州图书馆
电话:(0512)65228098
邮编:215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