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吴门缥缃”系列活动之《永乐大典》与明代服饰

时间:2023年9月16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苏州图书馆


 图片1.jpg

2023年9月16日下午14时,由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“吴门缥缃——《永乐大典》与明代服饰”活动,在苏州图书馆学古堂古籍主题空间开展,五组亲子家庭预约参与了活动。

 图片2.jpg

活动由一个问题开启,我们耳熟能详的《永乐大典》,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呢?它其实是一部类书,所谓类书,就是搜集群书,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,再按照门类或字韵加以编排,以便于寻检、征引的一种工具书。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,积累的知识、书籍自然也越来越多,类书将这些书籍收集并加以整理,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“数据库”。虽然在明代以前也出现过很多类书,但《永乐大典》的规模之大,品类之全却是前所未有的。《大典》共3亿7千万字,都是书手们用“台阁体”,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,其中所绘山川器物,皆采用白描手法,直观清晰,为后世研究提供了无穷宝藏。连清乾隆皇帝都不禁慨叹:“大典犹看永乐传,搜罗颇见费心坚。”但遗憾的是,《永乐大典》在流传过程中,正本不见踪迹,嘉靖年间抄录的副本也大多在战乱中损毁散佚。

 图片3.jpg

《永乐大典》的内容不仅涵盖经史子集、天文地理、医术占卜,还包括戏剧、工艺、农艺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。服饰也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一环,关于“服”字的搜辑,《大典》从字形演变到款式纹样,一一列举,图文并茂,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。本次活动从《永乐大典》“服”字册,延伸到了汉服文化的演变过程。从先秦两汉到明代,服饰在款式和纹样上既有继承传统也有融合发展。例如明代服饰出现了几个新的特点:一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千百年来的带结;二是衣裙比例明显倒置,由上衣短下裳长,逐渐拉长上装,缩短露裙的长度;三是衣领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。

 图片4.jpg

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相关知识后,活动进入手工制作环节,用折纸的方式让小朋友们更清晰地了解明代服饰的形制。明代折纸服饰整体分为三个部分:长袄、比甲和马面裙。首先将长袄主体和领子组合起来,将领子向内折叠,并用胶水固定在长袄上。然后将比甲的领子折叠,同样用胶水固定于比甲主体。最后是马面裙部分,先将裙体中间“马面”两侧的褶子沿虚线向下折,接着以一上一下的顺序,将所有褶子依次折好,再将腰带部分折叠后用胶水固定于裙体。三个部分组合好后再整体装入镜框内,就完成了一个造型典雅的明制汉服折纸作品。

 图片5.jpg

此次活动将典籍文化、汉服文化与手工体验活动相结合,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,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。


主办: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
地址:苏州市人民路858号 苏州图书馆
电话:(0512)65228098
邮编:215002